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全球資訊網

:::

106年性別平等故事獎

  • 發布日期:
  • 發布單位:移民事務組‧移民輔導科
  • 資料點閱次數:2207
1 106年行政院性別平等故事獎
題目:心捧馨 難不倒娘。(引自2015年新住民及其子女築夢計畫成果專輯)
作者:徐樺姿同學故事內容
「我的媽媽是印尼人。」這是我從小到大都不敢,也不敢承認的一句話,只因媽媽是新住民。對於許多和我相同情況的人而言,「新住民」彷彿讓自己的媽媽被貼上標籤,「新臺灣之子」這個名詞,會讓自己不一樣,會招來異樣眼光,在國小到高中就學階段,甚至會讓自己被同學排斥,一直到上了大學,這種感受才慢慢淡去。
在103年12月底,偶然在網路上發現「新住民火炬計畫」,好奇的研究了一下這個計畫對於臺灣新住民以及新臺灣之子協助,真的很感動,例如該計畫補助許多偏鄉國小添購新住民母語教材,讓現在的新住民二代在國小時就有許多管道及資源可以學習媽媽的母語,畢竟小朋友是媽媽在臺灣最重要的家人,學習母語可以不但讓新臺灣之子們學會第二外語,更讓自己與媽媽親近許多,因為不管媽媽們來臺灣生活多久,身處於講究父權的臺灣偏鄉中,她們在家庭中的地位往往是較低的,因此多數新住民女性是不被允許在家裡使用母語與家人溝通或教導下一代母語,然而中文終究無法讓她們暢所欲言。故無論小朋友能夠學習新住民母語多寡,想必新住民媽媽們一定都很開心。另外在新住民火炬計畫裡頭發現「築夢計畫」這個活動,讓我情緒很激昂,覺得身為新臺灣之子的我,一定要做些什麼事,於是設計了「心捧馨」這個計畫尋訪臺灣之子,不奢望改變這個社會,只奢求有更多新住民們感受到他們的重要性,感受到孩子對他們的愛,並藉此提升新住民女性們在臺灣生活的自信心。
在「心捧馨」的計畫中,我設計了兩個活動,以及活動後送給參與我計畫的小朋友的禮物。首先活動一主題為「踏破鐵馬無匿處,得來只為咱娘親」,我計畫透過搭火車及騎乘折疊式腳踏車方式,去臺灣各地尋找101位新臺灣之子,並教導這101位子女用媽媽的母語大聲說出「媽媽,我愛妳」。在過程中,我會尋找的地方像是臺北的萬華,或是中和附近的緬甸街,去每個縣市新住民聚集的地方尋找臺灣之子。到了這些地方,我會一個一個問,看到媽媽帶小孩,有點像外國面孔,我就會嘗試問是否是新住民,並告訴她我的計畫,徵求她的同意,讓她的孩子對她說媽媽我愛妳,然後我幫她錄一段小影片。一般來說,媽媽都會同意,她們也很希望聽到孩子用母語跟她說我愛妳。除了媽媽的語言之外,對於媽媽母國的文化了解也很重要,在這次執行計畫的過程中,遇到中洲國小的蕭老師,他從10年前就開始在學校辦「多元文化週」的活動,目的是希望孩子們可以學習「尊重、包容、欣賞」來自各個國家的文化,該國小對於多元文化的重視在臺灣可以說是模範。在這裡我找到了30幾位新臺灣之子,每一位小朋友都很有自信的用母語喊出「媽媽我愛妳」,比較特別的是這裡有對雙胞胎的媽媽來自柬埔寨,由於我沒有準備柬埔寨語的媽媽我愛妳,小朋友們先回家詢問媽媽柬埔寨的媽媽我愛妳如何說,而來錄影時他們早以背的滾瓜爛熟,或許是雙胞胎的默契加上對媽媽的愛,兩個人在試錄時就一口同聲大聲喊出,沒有拖延沒有遲疑更沒有所謂的不好意思。其次,本計畫的活動二主題為「食在,讚不絕口」,我於本次環島旅程中,找到12對新住民母子(女),除了協助子女以媽媽母語完成卡片外,也幫忙小朋友能夠嘗試烹飪媽媽的母國菜餚給媽媽吃。在我執行此一活動過程中,拜訪的每一戶媽媽們幾乎都戰戰兢兢的站在旁邊目不轉睛的盯著小朋友做菜,深怕小朋友切到燙到,有一位媽媽手腳飛快,趁女兒在切食材時默默的先把調味料等等都處理完畢,女兒只剩下默默切食材的份,女兒打趣的說:「也好啦,經過今天,我已經是切滾刀塊、切絲、切條的達人了!」,看著每一位母親品嘗兒女第一次做的菜餚,她們臉上的表情含著複雜與喜悅,都吃得津津有味,問好吃嗎,都喊著:好吃好吃好好吃!讓我有十足成就感。
另外,活動後送給參與我計畫的小朋友的禮物是1件圍裙,圍裙名稱為「難不倒娘」。整個設計的概念是:媽媽頭部用外婆家的國旗顏色,肚子則是中華民國國旗,最後用無限大「∞」的形狀來結合,表示媽媽對我們的愛是無限大的,我們也要用相同的愛去對待媽媽。媽媽的頭髮也就是花邊,像辮子一樣,是用康乃馨的花辦畫成的,康乃馨在希臘神話有神聖的意思。我總共畫了5個國家,因為我最後找到5個國籍的媽媽,中國大陸、越南、印尼、泰國、柬埔寨。當然,在執行心捧馨計畫的過程中,除了辛苦的過程外,也有遭遇挫折的時候。記得在跑臺灣西部時,有一次連續被拒絕,被拒絕的無奈加身體上的疲勞使我一個人感到很無助,或許是母女間的感應,媽媽打電話來關心我,當時感受到的溫暖加倍到淚水滿了眼眶,為了不讓媽媽擔心只好迅速講完電話,一個人坐在河堤旁崩潰。記得在得知計畫錄取時,當時我什麼都不怕,覺得自己很堅強一定可以完成任務,直到碰到挫折時,我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竟然都接受挑戰了,豈有半途而廢的理由,對著河岸吶喊了一聲:啊!繼續向前走。旅程中,我見到了許多認真努力過生活的新住民們,有人手藝很讚開了道地小吃店,有人鑽研剪髮技術開了美髮店,有人做個盡職的家庭主婦,每個人都腳踏實地為了家庭為了自己,在這片陌生土地上紮根,而我們從小土生土長在這塊寶島上,更應該要面向燦爛的陽光努力向前走。
另外,到了計畫執行的最後一天,正當準備要離開時,跨上腳踏車,左眼餘光發現有一個小女孩站在我的旁邊,我轉過頭去,女孩用小手拉拉我的衣角,問說:「姐姐,妳可以再教我說印尼語的『媽媽,我愛妳』一次嗎,我要回去和媽媽講」,我不由自主的紅了眼眶,其實我對她的印象很深,因為在錄完她的部分後,她就徘徊在我身邊小嘴不斷的細念著,原來她深怕忘記。謝謝旗津中洲國小的蕭老師以及所有配合的小朋友們,你們的愛宛如旗津這兒的海風,吹拂著我的心扉,而那鹹鹹的味道不是海水,是被你們打動落下的淚水。自己到了20歲才勇於跨越母親是新住民的這一道牆,才逐漸瞭解到,原來,我的媽媽不比別人差,不,我的媽媽比任何母親都來得好、來得偉大。因此希望藉由本次計畫的實踐與自身的經驗分享,讓目前在臺的30多萬新臺灣之子,可以從小就自我認同,並且愛自己的母親,讓遠從它國來臺辛苦生活及養兒育女,甚至在家庭與社會時常處於弱勢的母親們,能因為子女的愛而生活的更有自信。
最後,還是要感謝移民署能提供「築夢計畫」這個機會,讓家境並不好的我,能夠獲得國家的補助,讓我不用煩惱經費的問題,並能無後顧之憂的順利完成這次環島執行心捧馨的計畫。也希望移民署的築夢計畫能夠繼續延續下去,讓更多像我一樣的充滿熱情新住民二代們也能夠順利實現他們心中的夢想。 
回頁首